提速山区公交“绿色革命”需综合施策

本文转自:农民日报

陈思博

作为首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单位,近几年,浙江省不断加速公交从燃油车到新能源车的迭代。但笔者发现,在一些山区,这场“绿色革命”普遍存在成本承压明显、路况及充电设备限制、回收报废机制欠缺等挑战,亟需加强顶层设计,从要素保障、效益提升等角度精准发力、综合施策,以破解新能源公交车在山区的推广运营难问题。

以衢州市为例,据笔者调研,其下辖县(市、区)中,非电动公交车仍占一半以上,购置新能源公交车约需66万元,价格是同级别柴油车的2.2倍,且更换电池组成本达整车价值的约四成,此外,其保险费和年均修理费也为传统油车的1.76倍和1.66倍。加之近年来公交客流量下降明显,各地公交集团大都陷入运营收入下滑的状态,使得公交车电动化转型更加困难重重。

除了成本高之外,部分路况复杂或充电设备不足的县乡道路,也限制了新能源公交车的城乡路线运营。新能源公交车以低底盘车体搭配顶部电池的结构为主,呈现“头重脚轻”特点,在农村山区公路上适用性差,导致不少农村路线的新能源公交车覆盖率仅为城区道路的一半。而充电桩的设备在电气配套、场地空间等方面要求较高,尤其在城乡路线上还面临乡镇土地产权、审批手续等问题,短期内市场调节缓慢。受此影响,站点分布不均衡,部分公交空驶浪费资源。

笔者还发现,目前在运行的首批新能源公交车已出现电池衰减迹象,亟需加快完善阶梯运营机制及车辆回收机制。然而,阶梯运营机制尚不明确,退役回收模式不成熟,尚未形成统一的行业回收标准,若未妥善处理动力电池,会引起环境污染。

因此,要进一步在山区推广运营新能源公交车,必须针对充电桩布局、路线规划和场站设置等,从省级层面出发,聚焦提高服务水平、集约利用资源等方面,全方位、系统性加强顶层设计,尤其要强化支持基础设施前瞻性建设,优化数控运营管理和路线规划,因地制宜布局集镇公交中转站及配套充电桩设施,提升城乡整体公交路线运输效率,并加快新一代公交场站设计。同时,为缓解油电转换过程中运营成本较高、充电设施供给不足、驾驶技术要求提高等问题,建议要从金融服务、电网改造、人才培育等方面出发予以保障,避免企业一次性投资过大,实现轻资产运营,也可确保电动车后期运营质量,不断加速乡村电网改造升级,同时提升电动车驾驶员技能。此外,要发挥新能源公交车价值,探索多元化发展新模式,提升公交企业自我“造血保血”能力。比如,可鼓励开发特色公交线路、客货一体化班线、定制家校专线、企业人才专线等系列服务,更大程度发挥新能源公交车低运行成本优势。在补全补强新能源汽车回收产业链的基础上,还可鼓励对退役车辆采取整车拍卖转型利用、拆解后资源化利用等方式,如探索构建公交博物馆、移动主题餐车等。

(作者单位:浙江省衢州市委办公室)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icash.cn/zsfx/1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