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新疆日报
杨权:
心怀敬畏之心,解密“无声”证词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司路路
5月16日,在兵团第十二师乌鲁木齐垦区公安局刑侦大队一间刑事科学技术室里,一名身穿白大褂的警官,正一遍遍检测着从犯罪现场拿到的证据,目不转睛地认真比对,不时记录。
法医,作为公安队伍中比较特殊的一类警种,他们经常直接面对案件现场,以柳叶刀作为第十一根“手指”,解读打开案件匣子的“密码”,杨权就是其中之一。
“我很清楚我的工作,是验出每一位死者真正的死因,不能让他们死得不明不白。”学生时代,杨权迷上了港剧《鉴证实录》,法医聂宝言的这句话,让他印象深刻,他眼里的聂宝言凭借蛛丝马迹就能锁定犯罪嫌疑人,专业技术超群。
“一直以来,我对法医这个职业很崇拜。”大学期间杨权学习的是临床医学。2005年,他参加公安部门招录考试,成为一名警察,从事法医工作。
第一次到命案现场、第一次进行解剖检验……每个第一次都是对杨权的一次严峻考验。影视剧反映的只是法医高光的一面,杨权从事这个职业后,才真正了解到成绩背后是辛苦和汗水,是常人无法忍受的气味和通宵达旦的疲惫感。
“第一次出警是一位老人突然在家中去世,报警人称已经有两天没见到老人了。”杨权回忆,他和同事来到老人家的时候已经天黑了,家里停电,在黑暗中摸索了好一会,才在客厅的地板上发现了老人。虽然做足了心理准备,但杨权还是十分恐惧,之后整整一个星期,满脑子都是现场画面,时常还会在睡梦中惊醒。
“在大学里也接触过尸体,但那毕竟是人体标本,做尸体解剖时有教师指导,有同学陪同,心中没有恐惧感。”杨权很感激他的从警帮带师傅,师傅的一席话,让他深刻感受到肩上的责任和使命:法医是医,穿的却是藏蓝,法医是警,拿的却是柳叶刀,法医肩负的使命就是在血腥与腐臭中“替死者言,为生者权”。
对于非正常死亡人员,法医是给他们开最后一张证明的人,也是从尸体上找答案的人。
意外?自杀?凡有接触,必留痕迹,这是刑事技术的根基。一滴血迹、一根毛发、一枚烟头、轻微损伤、异常气味……在这些细节处,杨权的眼睛在发光,他会运用专业知识解读出它们代表的意义。
“人被打伤了,是轻伤还是重伤,是否构成刑事案件,法医的伤情鉴定是定罪量刑的重要依据。”“案件现场,哪一刀是致死的,这是我们要解决的。”冰冷的解剖台是杨权查疑解惑的战场,通过细致全面的解剖检验来打开困局,获取关键证据。
杨权表示,从尸体里寻找案件的真相并不容易,作为法医,需要掌握所有专科从伤到病的诊断标准,甚至很多时候需要比临床医生的诊断还要精准。一个诊断的不明确,一个尺度的拿不准,一个机制的拎不清,都可能让一位无辜的当事人身陷囹圄,让一个理应受惩的嫌疑人逍遥法外。
从担任法医的那一天起,杨权便心怀敬畏之心,认真谨慎,始终保持学习状态,不断挑战自我、丰富自我。在杨权的眼里,法医不仅仅只能解密“无声”证词,还要具备治愈心灵的能力,减轻死者家属失去亲人的痛苦。
杨权讲述了一个案例。
2020年1月,兵团第十二师乌鲁木齐垦区公安局辖区一加油站工作人员在工作时不幸猝死,死者父母得知消息后慌忙从外地赶来,伤心欲绝,不知所措。
“两位老人到了以后一直哭,根本不知道如何安排后事。我和同事向他们介绍了情况后,帮他们联系了相关部门,替两位老人给死者办理了工亡手续。”杨权说,在近20年的法医工作生涯中,逝者亲属红肿的眼睛和悲痛的神情是他心中最难忘记的。
多年历练,杨权先后获得“全国优秀人民警察”“自治区先进工作者”称号,并入选第九批全国刑事技术青年人才库。
“所有生命都值得尊重,我的使命就是发现真相,给生者以安慰,给死者以安宁。”杨权说。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icash.cn/zsfx/1503.html